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情遇巴塞隆納:愛情的無可救藥,失落的另外半身。

Photobucket
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病學名:愛情
症狀:心慌意亂、煩躁、忌妒、發昏、食不下嚥,兼帶酸甜、愉悅、喜樂、傻笑等。絕大多數患者有慣性盲目。
解藥:有解,但難解。因人無能解。所以無解。

愛情。矛盾的絕症,棘手的病根。
診斷書很簡潔,對愛情的定義很縹緲。想寫進甚麼,卻又縮手。

即使身在巴塞隆納、美麗的西班牙城市,愛情的症狀沒有減緩,反而加重。

愛蓮娜說:「愛情因此很浪漫,因為不完滿。」她是危險的女人。美麗、浪漫、有才華、率性、動人,魅力與性感集一身。她知道愛情最美麗、最藝術的是甚麼,她也追求。

奧古斯汀,浪子、藝術家。他嗜性,無可避免地被危險所吸引。他深愛愛蓮娜,那是曾經,也是現在,更可以是以後。愛蓮娜相信他們永遠相愛,但不會在一起。無法在一起。

那是註定的。少了些甚麼的愛情,是不完滿的;卻可以是浪漫的。

克莉絲汀娜知道她不要甚麼,卻不知道她要甚麼。Want or Not Want?對她來說很好區別,卻難以定義。無法定義的東西,便無法掌握。
她追求刺激,肉體上的、情感上的、非理智的,而且不甘於完滿的等三角結構,穩定的關係驅使她遠離。她茫然,耗盡一切尋找她在尋找的,在此之前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找甚麼。

Photobucket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寫到--柏拉圖的<饗宴>裡,裡頭的阿里斯托芬尼所說--古老的神話世界裡有三種人:「從前的世界不是由男人和女人,而是由男男、男女和女女所組成的。換句話說是以現在兩個人份的素材作成一個人的。因此每個人都很滿足,平安無事地過著日子。可是有一天神用刀子把全體的人割成兩半。乾乾淨淨分成兩個人。結果,世界就變成只有男人和女人,每個人都在尋找另外該有的剩下那半身,在東奔西走中度過人生。

可能,愛情只是追尋的過程裡的一個機制,是爲了讓我們願意深入分辨對方是否是自己原該有的那半身。

信神的人說,我們承蒙神的恩惠,賜予我們富足與喜樂。
我說,我們承蒙神的厭棄,須得在完滿的物質裡追求更完滿的生活,終其一生。

無論是愛蓮娜、奧古斯汀,還是體現神的厭棄最淋漓盡致的克莉絲汀娜,即使身在巴塞隆納、美麗的西班牙城市,愛情的誘惑沒有慢下,反而加速。

--
情遇巴塞隆納(Vicky Cristina Barcelona),說起來算是我看過的第二部伍迪艾倫導的片了。
第一部是命運決勝點,到二輪片戲院看的,而且進場前根本不知道電影是在講甚麼。

情遇巴塞隆納的故事,老實說,平穩簡單,張力不大,比起命運決勝點的劇情是弱了點。
好在伍迪艾倫的角色塑造得不錯,每個角色都代表一種人、一種愛情觀,導演對人類的洞察之深廣可見一斑。

Photobucket
潘妮洛普(Penelope Cruz)自從阿莫多瓦的玩美女人後,演技跟魅力更是漸上層樓。突出的輪廓、美艷勾魄的五官,有種慵懶、瘋狂,卻能洞穿人心的氣質,渾然天成的美。
在情遇巴塞隆納裡的潘妮洛普實在太美了,角色或是演員本身皆蓋過其他人的光芒。她絕對是本片的記憶點,而且是伍迪艾倫最好的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