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電影]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 - 阿莫多瓦


阿莫多瓦的電影向來不會讓觀眾過癮,我們僅是陷入他所創造的故事與對話中,看著事件裡的每個人物(尤其女人)來來往往地交談,旁觀卻又無可自拔地活在電影裡的當下。

我的母親(All About My Mother)是阿莫多瓦1999年的作品,我最愛的Penelope也是一角。該片仍有親子、變性人、母性與女人等阿莫多瓦常用元素,毫不客氣地把女人吱喳的過程搬上大銀幕,並充分利用對話作為事件的推演劑。

本片於我看來就是一場多主角、多支線的舞台佳構劇。真正的故事脈絡早在十幾年前曼紐拉懷著孩子逃離羅拉身邊時就已開始,眾多的女性角色個別有各自的背景、事件,阿莫多瓦卻用女人間的交談來幾句描寫這些過去,甚至淋漓盡致發揮女性天生的易交友、易結仇的特性,讓幾個相隔十幾年未見或彼此陌生的女子一見如故,名副其實地「說」故事,好讓「當下的事件」不被言語間浮現的人物過往給模糊了去,完美的故事鋪陳讓人物情緒自然而然地牽引。
Photobucket
曼紐拉與蘿莎(Penelope)

阿莫多瓦一直在強調母性(母親)與孩子的聯繫。曼紐拉獨自扶養兒子長大,兩人的感情相當好,甚至讓人聯想起「情侶」般的甜蜜;蘿莎與母親的彼此不對盤,除了暗示女性之間的同性相斥外,卻又更多地揭示「不管怎樣,母親終歸是母親」的人物立場與特質。有趣的是,這兩組母子/母女檔,父親都在其中扮演了微妙的角色;甚至在曼紐拉與兒子共組的家庭裡,父親的功能早已被母親取代。

阿莫多瓦似乎有意爲父親/男人的角色做個詮釋,卻不避諱地揭示父親/男人的身分在定位上的大相逕庭。羅拉以男人的立場是個不負責任、花心的角色,蘿莎的父親則是善妒、善猜忌(誤以為孫子是結褵幾十年的妻子所生);但切換到父親的立場,羅拉在最後失聲痛哭著兒子的死,蘿莎的父親則是即使已癡老遺忘,仍不忘詢問遇到的女人「你幾歲?多高?」來尋求腦海中女兒模糊的身影。阿莫多瓦嘗試將男性的本能與父愛的天性同時置於天枰上,讓觀眾以不具審判的姿態檢視劇中人物的生/心理矛盾。

Photobucket
曼紐拉與牆上的嫣迷

最後再推回談論阿莫多瓦的女性論。堅強、敢於面對挫折的女性形象一直出現在阿莫多瓦的電影裡:曼紐拉面臨兒子的死與羅拉的不負責任仍盡可能地理智面對、蘿莎在知道懷孕和患上AIDS後仍又打起精神、嫣迷在妮娜的數次打擊與離去後仍繼續演出、蘿莎的母親一肩擔起記憶退化的丈夫與女兒的磨難、屢遭挫折和危機仍能開朗面對的如意。「我的母親」像是日常生活的瑣碎的串連,卻運用眾多人物的巧妙對話與應對,不時間流露出阿莫多瓦對性別、女人、親子議題的哲理與關心,並在細膩深刻的交談與行為累積中反過來構築角色與情節,讓敘事的張力即存在於每個角色本身。

--
同場加映:
Photobucket

Penelope in 情遇巴塞隆納

比起蘿莎這個小修女,我還是喜歡情遇巴塞隆納裡狂放不羈的愛蓮娜(心)